上海小升初家长的踌躇 体制内还是国际学校
- 摘要:
- 有上海友,小儿体制内公办学校五年级,18年升入预初(六年级)。孩子机灵,思路清晰,沟通表达能力颇强,中文英文阅读都喜欢,英文原版阅读已经达到美国同年
有上海友,小儿体制内公办学校五年级,18年升入预初(六年级)。孩子机灵,思路清晰,沟通表达能力颇强,中文英文阅读都喜欢,英文原版阅读已经达到美国同年级水平。性格温和整天大大咧咧无忧无虑,对于小学的各种压力任劳任怨,学校各种成绩表现还算优秀。
但家长不算鸡血,打酱油参加过外面一些比赛,拿过写作3笔奥数几个奖项(和顶级牛蛙比差距颇大)。因为当初没有自己举手报名无缘学校的课外特别班(据说特别班是TY的种子选手)
18年上海小升初的水面很平静,却似乎也暗流涌动,各种状况不明了,不知道监管部门期望的龙种,会不会实际出来的是跳蚤蛋。
现在家长面临选择:是继续在体制内求学,还是进入国际学校。经济条件已经不是问题,但各种优劣对比下来还是让人颇为踌躇。
罗列如下,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反馈。
体制内方向情况清晰可见。家日益强盛,以后的人生职业在国内发展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所以国内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是应该会更加适应?(相对于留学回来的孩子)但眼下看到的体制内教育的种种现状还是让人有担忧,暧昧不清的今年小升初政策会如何落地?
聚焦于中考激烈竞争的初中,孩子们应试学习负担是可以想象中的重。每天鏖战至深夜是正常的,不断重复的卷子应试练习是普通的。
即使这样,大面上来讲,只有1/4的初中孩子能进好的高中(继而拼搏好大学)。更甚可能会有小一半的孩子无缘高中需要去职校(当然这也是人生的一条路径,无高下之分)。
而且应试导向的教学,会不会限制孩子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以及以后更好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及历练?会不会过早耗尽孩子以后人生持续学习发展的潜力?
那么回过头来看国际学校,优势大家都知道。应该是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似乎也有更好的口碑,但是对家长来说却也有实际的担心,国际学校教育是不是会导致孩子中文水平踯躅不前?期望孩子能留在西方长期发展的也许还好(但是也有诸如美国H1B新政策的状况)。如果学成归来,对国内社会的适应性会怎么样?
还有,从杞人忧天的角度来讲,未来国际局势可能风云变幻,如果出现变化,会不会国际学校孩子出去求学的路会受到影响(那样岂不是进退两难?)
这个踌躇,不同的孩子家长会有不同的考量。已经经历过这种犹豫的家长也应该会有不同的体会,如果可能也希望得到不同的反馈
当然,不管是哪条路线,对孩子一些基本能力素质品格的需求是相同的。比如爱的能力,爱国爱家爱自己爱他人;比如自立能力‘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比如承受压力挫折的能力。
希望孩子们的未来越来越好,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