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际学校在教什么?学习兴趣才是育人的本质!

2020-03-07 08:13:32
摘要:
    看国际学校在教什么? 学习兴趣才是育人的本质命题,虽然孩子们所上的学校各有各的办学理念,但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学校之外的大小环境的推动者。

  看国际学校在教什么? 学习兴趣才是育人的本质命题

  这是一篇我在二年前写的文章,记录下我去儿子学校开家长见面会时的所见所闻。虽然孩子们所上的学校各有各的办学理念,但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学校之外的大小环境的推动者。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育人的本质,孩子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可以让孩子有心向学,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厌学厌家。

  ⊙初中育人重点:培养受益一生的兴趣、素质和习惯

  家长见面会由初中校长Rosen先生主持,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在这个年代,考高中、大学已经不是单比学生在校分数和SSAT的统考成绩了,更要比创意、比孩子的个性特点。接着,他宣布今年初中开出了一门新课:音乐歌舞剧 musical。我心里暗暗吃惊,这样一个小小的初中已具备了美术、音乐(已有自己的弦乐队和band),还有戏剧课,现在又要加入集歌、舞、演于一体的歌舞剧课了。

  记得在去年的新学期见面会上,校长先生曾说过:初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打拼成绩,而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让人受益一生的各项兴趣、素质和习惯上。如此听来就不能小看这门音乐歌舞剧课了,它正体现了学校育人素质和启发情感的教学理念。

  ⊙作为学生,我对什么抱有兴趣?

  校长先生短短的开场白之后,各科老师分批分组上台,演绎各科目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首先上场的是Humanities 科目组,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语文课,但我更喜欢把它译成人文科学课,因为它不只教英文语文,还纳入了世界范围里的人文及文化内容,如目前国际化进程带来的热题——水资源污染、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人权问题、各民族诗歌传统等。

  1.小组作业Journey:

  制作网站展示特定文化生活形态

  本学期人文科学课需要学生完成一项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命题是“Journey”,即旅程,这个旅程不需要出国,而是通过制作一个网站来熟悉和展示某一个特定文化或国度或城市中的一种生活型态。

  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先要去阅读不同的人文、地理、地貌等资料,然后编写出小组的网站文案,最后再把书面文字变成电媒内容和画面来发布。其中涉及到知识学习、实际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因此这个集体作业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语文课的容量。

  2.学习兴趣是育人的本质命题

  接着人文科学课的 Parker 老师又在大投影上贴出了3个问题,这是本学期里人文科学课要帮助学生来解答的:

  作为人,我对什么抱有激情?

  作为学生,我对什么抱有兴趣?

  作为学校一员,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我立即想起国内学校里存在的严重的厌学状况。如果孩子对新鲜事物没了激情,那如何让他们开始人生漫长的学习旅程?作为年轻学子,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又如何让他们将艰苦的学习过程坚持到底?作为集体的一员,如果孩子从来没被教导要为学校为他人服务,那么他们如何在集体中交友?如何学习领袖风范?如何在给予和收获中学习感受快乐?

  我很佩服人文科学课的老师,他们在短短的10分钟里不仅讲完了教和学的内容和方向,更点触到了育人的本质命题。

  3.每天阅读30分钟

  更让我激动不已的是,Parker 老师宣布了本学期的另一个亮点活动:每天阅读30分钟。在校规定每天课堂上辟出15分钟专做阅读,不是阅读教科书而是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一切自选。回家后每人保证另一个15分钟阅读时间。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或基础,没有阅读的领悟力任何更高级的学习都会停止不前。而阅读的习惯又必须在幼时建立。只有当阅读为孩子带来乐趣,他们才会慢慢开始亲近书本,养成一日必读的好习惯。我想,这就是 Rosen 校长在去年见面会上曾讲过的:阅读造就的是一个有能力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来丰富自己的人。

  ⊙不愉快的环境不能引导孩子向学

  家长会上我还学到了这么句话:“No significant learning occurs withou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直译就是“没有好的相互关系就没有有效的学习”。

  在西方,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都受到极大的重视。父母、执教者都明白,一个不愉快的环境则不能引导孩子向学;相反,会更容易让孩子走向极端,所以大半在父母孩子关系不融洽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会逃学厌学;学校氛围不轻松,教学方式不合适这个年龄段孩子身心发育,也会让孩子冷漠学习,冷淡交往,觉得自己孤独无助。

  所以以上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各位爱子心切的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有效的学习,就一定要先经营好亲子关系,做孩子的朋友,其中语言的沟通最为重要,而中国父母强的是问寒问暖,弱的正是亲子沟通。同时也提醒为人师表的老师,如果希望学生学有成效,则应先从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开始。引导的力量大于教条,感动的力量大于强制,学校应该是孩子每天早晨能欢喜地走进去的地方,而不是被作业被考试被老师的教鞭围成牢笼的地方。

  回想起来大儿子上学8年,小儿子上学2年,没有一天早上醒来我听过他们告诉我:妈妈,今天我不想去学校了。有幸,他们每天阳光灿烂地去,每天满头大汗地回,那才是孩子应有的童年和少年。谁说学习就应该是痛苦的?有兴趣的学习,即使是艰苦的,孩子还是会感到快乐。我们要让孩子品尝学习得来的快乐,而不是假“为你好”的名义逼他们早早走上厌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