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媒体发声过多 对ALevel的误解首当其冲
- 摘要:
- 近些年,留学美国似乎已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不二之选,IB国际课程、AP以及美国高中课程的热火朝天也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近些年,留学美国似乎已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不二之选,IB国际课程、AP以及美国高中课程的“热火朝天”也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但作为上海国际学校的校长,我还是要推荐A Level国际课程,不是为了独树一帜的显眼,而是本着对中国孩子负责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因为我是一位从事A Level教学与考试的学校校长,而是因为我经历了国际教育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10年沉浮。
我深信,国际课程在中国,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以及不同国际课程自身的优缺点所决定的。
用特点说“最合适”
不同国际课程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A Level国际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五点,这也是我将其定义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的评判依据。
第一,全球大学认可的课程体系。在留学热门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只有英国有自己完善、严谨的标准化中学课程和考评体系,系统性的优势让A Level的考试成绩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大学的认可,并作为录取学生时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灵活的选课方式。A Level国际课程没有必修课,学生可以在66门学科中,根据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3~4门科目就读。我相信这种选课模式是所有中国孩子向往的,不仅给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还能让他们甩掉诸如偏科、特长得不到发挥等的包袱,从而在国际课程体系中脱颖而出;
第三,中国学生优秀的数学基础。网络上一直有国外孩子数学太差的传言,我在英国学习生活了10年,从某些层面来说,中国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基础的确要强不少。这种优势在A Level国际课程体系中很重要,如果孩子能在两门数学课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就有资格申报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人性化的考试安排。A Level国际课程的考试采用“边学边考”的模式,大大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它还打破了我们一贯采用的“一考定终身”模式,如果不小心出现失误,则还有一次考试机会。
第五,等级制评分体系。我们的社会一边在抱怨中国式应试教育,一边却在不断地为应试而努力,这种文化大环境熏陶出来的家长和孩子,都不能适应非应试的教育体系。而A Level恰好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是一门应试的知识性课程,非常适合中国学生,但只要掌握了大纲中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就有把握获得好的成绩。
国际课程大PK ,A Level “门当户对”
A Level国际课程与IB国际课程比较:选课是最大的区别,IB虽然没有必修课,但有必修的课程群,课程群在设置时往往坚持文理兼顾,也就是说,偏科的孩子学好IB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课程设置外,IB还强制性要求学生做课外活动和学术研究论文,而这恰好是中国学生的软肋。对此,A Level没有相关规定,同学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参加相关活动。从办学实践看,不少同学可以较为轻松地通过A Level 课程的学习,进入世界顶级大学深造,而学习IB课程的学生课业量较重,而且最终的升学结果也没有优于A Level 课程的学生。
A Level国际课程与美国高中课程比较:在美国,“教什么”、“怎么教”,几乎每所学校都不一样,课程设置不同,学生的毕业要求也不统一。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的统考,连教学大纲都不一致,怎么统考呢?这些课程只会让适应了“有书可循、有题可训”的中国孩子方寸大乱,最终迷失方向。再者,美国教育讲究课程的丰富度,有些好的美国高中开设课程多达400余种,这对于国内的高中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我也听到一些在美国课程项目组工作的韩国籍教师所说的困惑。比如刚开始工作,学校让他来设计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试想制定标准是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一个老师怎么可能设计出一套学科的教学内容?
A Level国际课程 与AP课程比较:一为是否是课程,A Level可以作为高中的课程,但学习AP课程的学生还需要额外地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二为认可度,AP主要是针对对美国大学,在其它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认可度不如IB和 A Level课程。
去英国,读A Level,去美国,读IB或AP?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行业外非专业的发声过多,导致很多人对A Level 国际课程都有一些误解,其中最大的误解就是——A Level是为留学英国服务的,去美国,就应该读IB或AP。而目前的留学现状似乎也坐实了这一“罪状”:不少读A Level 课程的学生最终去了英国,英国的录取结果也要远远好于美国。